关注博艺人物,感悟艺术精神。观众朋友,大家好,欢迎收看本期的博艺人物。在我们看多了国画写意牡丹后,见到张书良油画牡丹,顿觉眼前一亮。可以看出,张书良有着扎实的基本功、精湛的写实功夫和造型能力,娴熟的油画技法和架上的空间安排,表达着画家特有的审美理念。他的油画作品人见人爱,真正营造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。
张书良,河南平顶山人,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,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。
张书良油画牡丹作品
博艺:请和我们谈谈您从事油画牡丹研究和创作的感受和体会。
张书良:谈不上研究,我觉着太学术了,也只是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吧,还有经历。本来以为牡丹就是给它画出来就行了,但是后来发现太难了,因为油画牡丹一画都俗,因为这种花太雍容华贵了。这个画什么是好画呀,典雅、儒雅。你追求雅就要失去一些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富贵,所以这是我刚开始画遇到的最大的难题。还有一个就是风格,究竟什么样的风格,我看了大量的画册,拉图尔的、马奈的、雷诺阿的画,我都看了很多,后来我想还是中西结合吧,用古典主义特有的构图,那种静谧的构图和色调,加上19世纪油画的写实,那种对光和质感的表述,再用印象派那种明快的色彩,当然有很多朋友看到这个画有很多中国的元素,比如一个青花瓷的花瓶、景泰蓝、还有一个雕花的老桌子,还有一些淡淡的书法作为背景,这些东西我给它慢慢的植入到我的画里,想形成一种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和风格。
博艺:张老师,油画和国画有什么区别?那么,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去欣赏油画?
张书良:国画就是中国画,中国人发明传承的我们自己的文化;油画是西方的,15世纪形成于欧洲的荷兰,后来遍及了整个欧洲乃至今天的世界,它是一个大家都能听的懂的一种绘画语言。国画它讲究写意,它审美的追求不再是照抄自然,它的审美追求就是追求神韵,气韵生动,它是写意的,不是写实的,油画是写实的。用音乐来比较的话,油画是西洋乐器,比如小提琴、钢琴、交响乐;国画呢,二胡、古筝、琵琶,这是国画,它不太一样。国画比较注重诗书画印,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,油画注重背景,国画不注重背景,国画的背景就是留白,油画的背景很讲究。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好画,什么是好画呢?齐白石说过一句话,这个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太似媚俗,不似欺世。什么叫媚俗,就是你画的太像的话太直白了,不能给观者那种遐想、想象的空间;如果不像的话,大家又看不懂,像是欺骗观众一样,所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,这个画论不单单用在国画上,油画其实也是。什么是好画?怎么去欣赏它呢?一个好画,它首先是画出来的,不是描出来的,它有很强的绘画感,它可能有笔误,就是我这一笔画错了,但是这种痕迹就是让人感觉它是画出来的,这是我们所要追求的,同时它要放松,它要有文化内涵,文化特色,这才是一个好画。
博艺:您从事油画牡丹研究和创作这么多年来,有没有带过学生?
张书良:我倒是有一个学生,他不是我们在校的学生,他是一个残疾的学生,小学该升初中的时候,他可能先天性的有一些脊椎上的问题,在做手术的时候手术失败了,后来没有办法,它喜欢画画,就开始画画。记得在他18岁的时候,我去县里,经朋友介绍认识,我就开始教他,刚开始教素描,后来教风景、牡丹。我就告诉她,技法、技术上的东西就这么多,你得练,最主要的是用心在画画,用心去画画,用心去做人。我跟他说要真诚,画要真诚,人也要真诚,这是我画画的追求,也是我做人的追求。
博艺:谢谢张老师能在繁忙的教学和研究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。